拼搏网

拼搏网

腾讯有多少个事业群?,腾讯六大事业群排名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腾讯管理方法论:大三层金字塔与小三层金字塔!

腾讯拥有员工3万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如何管理好这支3万人的年轻队伍,无疑是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难题,也是中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腾讯之道》一书 为我们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腾讯管理的方法论,介绍了它充分自治的宏观管理:大三层金字塔模型,以及它教练辅道式的微观管理:小三层金字塔模型。

宏观,是方向;微观,是实操。

1、宏观管理:大三层金字塔

在腾讯的组织管理架构中,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总办,这是一个沿用下来的称呼,全称为总经理办公室;接下来是各个事业群,事业群由很多业务部门组成;位于底层的业务部门则负责承担一块或几块具体的业务工作。

腾讯的总办是一个独特的管理机构,也是企业最高的管理决策小组。一般由高级执行副总裁及其以上职位组成,负责把控企业的战略方向、转型方向、重大架构调整,以及开放战略、连接策略等对企业影响至关重要的问题。此外,他们还要把握产品方向,以及在跨事业群合作时处理协调等工作。

作为腾讯的最高指挥部,总办由马化腾、刘炽平、刘胜义、任宇昕、James Mitchell、吴宵光、张近东、汤道生、陈一舟、卢山、张小龙等这些高层组成。处理具体业务事项时,还会包括承担具体业务的业务事业群负责人。

从成员的身份上可以看出,腾讯总裁办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投资人和协调人这两个关键的角色。

在开放战略下,腾讯的各个业务部门有点像是一个个创业公司。当他们要去开拓、组建新业务,又或是争取更多资源时,都需要向总办汇报。在客观分析和据理力争获得认可后,业务部门才能得到相应的投入。此时看来,总办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就是一个投资人。

而所谓协调人,是指当腾讯的各个业务部门进行跨部门合作,特别是关键业务进行协作时,总办是要站在中间,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例如当年的“3Q大战”,为了抵抗信息泄露,降低安全风险,需要多个业务部门跨部门协作。在这种对公司影响重大、需要快速决策推进的场景下,总办会承担牵头人的角色,协调公司的各个相关事业部大力推进各项工作。

在总办下面,腾讯设有七大事业群:

互动娱乐事业群 (IEG): 腾讯互动娱乐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互动娱乐服务品牌,旗下涵盖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动漫等多个互动娱乐业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 (MIG): 目前主要聚焦于四大战略产品,浏览器、安全、搜索、应用商店等平台型业务。

网络媒体事业群 (OMG): 以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 三大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平台。

社交网络事业群 (SNG): 社交网络事业群是以QQ与QQ空间为基础打造大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讯与社交网络等综合性服务。

微信事业群 (WXG):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移动社交平台,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微信正在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

企业发展事业群(CDG): 企业发展事业群是腾讯新业务孵化和专业支撑平台,负责各项腾讯新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培育拓展;同时为腾讯各大业务提供战略及专业支持。

技术工程事业群 (TEG): 技术工程事业群为腾讯提供互联网行业全方位的运营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拥有业内领先的基础架构云运营平台、云数据处理平台、互联网海量应用支撑服务平台,为亿级用户提供云计费服务和安全保障。

可见,腾讯对于这7个事业群的划分更偏向于独立业务单元,并各有侧重。其中,IEG互动娱乐事业群、SNG社交网络事业群、WXG微信事业群、OMG网络媒体事业群进和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承担着公司营收的关键业务。而TEG技术工程事业群为其他所有事业群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CDG企业发展事业群则负责腾讯的战略发展和战略投资等外延型工作。当然,各事业群之间也会有很多合作,共同组成了腾讯的核心骨架。

事业群之下,是实际承担具体业务的业务部门。他们也是一些相对独立的部门,承担着具体某一款产品,或相关产品的研发、推广。这些部门通常会承担每年的具体KPI指标,需要定期检视产品数据,同步运营现状。在IEG中负责游戏的部门,习惯于自称为工作室。

腾讯的管理制度让这些独立运作的业务部门有着自己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自治权利,就连总办也只是指出宏观的战略方向,比如“连接”或者“开放”等公司级战略,对具体业务并不会过多干涉。所以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业务方向、开发产品,而跨部门之间的协作、牵扯等事情却很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业务部门的绝对自由,具体的管理工作还是得由业务部门所在的事业群执行。

综上所述,腾讯的每个业务部门在其成为了自身成本和利润中心后,更像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事业群则是由多家公司组成的集团;而由这些事业群集团和众多投资公司组成的腾讯,则相当于一个互联网世界的帝国。

2、微观管理:小三层金字塔

宏观层面,腾讯采用的是大三层金字塔的组织架构支撑大局;而进入微观层面,这种金字塔结构式的三层次组织划分依然存在,并且有一段时间甚至还存在于每个业务部门之内。

腾讯业务部门的小三层金字塔如是划分:部门由总经理负总责,位于金字塔的顶层,负责管理的队伍规模一般有几十人,多者甚至达到500人。下面形成了下一层级的若干个业务中心或岗位中心,这一层级的领导被称为总监。再以下,位于这个金字塔的底层,是负责分工完成具体业务的小组,每个小组都由组长及普通员工组成。

这种模式的组织划分方式在腾讯内部沿袭了多年,对于如何在业务部门中划分中心,也演化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比较传统,采用偏职能化,也就是根据业务工种或岗位特征划分,一个业务部门通常会下设研发中心、产品中心和运营中心。

另一种方式,业务部门内的几十人,为了对抗市场上数以千计的竞争对手,保持足够的产品竞争力,腾讯需要把各个部门拆分,于是产生了偏向业务的划分方式,例如QQ秀产品中心、页游产品中心等。

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从职能型组织向业务型,或者说是向产品导向型组织的转化,更符合腾讯一贯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但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或一纸行政文件便可以实现的。对于某些业务部门来说,甚至是一种从根本上发起的巨变。所以,目前腾讯还处于转型过程之中,一种介于中间形态的组织结构,也就是新型的强矩阵模式。

新型的强矩阵模式是如此运作的: 当业务部门研发一款大型产品的时候,会下设若干个子产品,每个子产品又会组成自己的团队,里面包含产品、开发、运营等功能组成,每个功能都会设置一位项目经理负责横向拉通,进行各个角色的协调和计划的安排,从而驱动整个子产品向前的研发过程。

从图中不难看出,每个子产品部门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使各部门更加聚合,提高了产品生产的效率,可以实现内部产品的快速决策和调整。虽然在产品经理、或者开发工程师的层面上,还会去继续向原来的研发中心总监汇报,但是从工作安排和计划方式来讲,会偏向于子产品驱动的模式。

也就是说,这种新型的强矩阵模式兼顾了原来职能化的组织结构,以及新型的偏向于产品和业务的组织结构,但总体上还是偏向于业务的。

腾讯充分授权这一管理制度,在业务部门内部做到了延续。当然,子产品的项目经理还会层层传导自己手中的权利,让每一名员工都有极大地自主空间。

通过这样的组织架构,腾讯业务部门得以实现快速支撑业务发展,同时满足以业务为单位,聚焦到同一个业务上快速调整、快速研发的需求。

3、“大三层金字塔”

让最了解用户的人做决策

在“大三层金字塔”组织架构下,腾讯采用的管理方式是 —— 对业务部门最大限度的授权。

(1)小工作室的大权力

腾讯的COO任宇昕非常反对墨守常规,他更喜欢的是最大限度的管理授权。因为腾讯相信,只有真正面向于用户,离用户最近的人,才是最了解用户的人,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与传统企业里面大都领导定项目,员工去执行的程序是截然相反的。

在他的极力推动下,腾讯首先在互娱内部试行独立的工作室组织模式。工作室团队管理者对成果全权负责的同时,被给予了人力、财务等最大幅度的授权,每个工作室仅设立利润率为考核目标。只要以实现目标为前提,各种数值的健康程度,以及进一步决策等工作都由工作室独立完成,无需申请、审批,只需报备即可。各级工作人员也都可以在自己职权的范围内,以不伤害公司利益为前提自由决策。所以,整个过程的效率非常之高。

当然,高层也不是完全做甩手掌柜的。那些考核中等的工作室,部分决策需要经过审批才能被执行;而表现差劲的工作室则需重新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同样,业务部门中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也不需要层层下达,而是自己制定,再定期由部门上报,让上一级领导确认即可。因为只有员工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现状和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并能充分考量自己的能力和手中的资源,这样定制出来的目标非常“靠谱”。当然,对于员工自己制定的目标,也要有充分讨论的空间,毕竟整个公司还要有一个总体的进度规划,不过最终主导进度的权利,绝大多数还是掌握在业务部门手中。

通过充分的授权,腾讯的业务部门实现了最小闭环的管理工作,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现状数据与目标利润率,通过衡量资源,以及自己确定的核心指标(同时在线数量、新进、留存等)来决定自己当下要采取的策略。

由于腾讯极度重视数据,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看到产品实时的数据,了解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也能够看到通过努力产生的效果,所以大家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应该为了目标做些什么,进而做到快速决策,快速调整。

可见,最小闭环管理,是实现互联网极速运转、高效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品来源于底层部门的孵化

腾讯对于业务部门的充分授权,不仅体现在管理、经营、人事、财务等方面,更包括了其对于产品研发的充分自由。

产品刚立项时,腾讯高层管理者会给业务部门极大的空间,没有任何流程和规范的束缚,员工可以全速往前跑,产品可以如“草莽”一般野蛮生长。

直到产品正式上线后,公司才会提出一些基于经验的规范性条款,例如数据指标等来约束产品,保证其可持续性和健康度。不过在这一监控过程中,业务部门仍然有很大的自由度来自主决策,领导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旁观,除非发现了问题,才会找到团队给予建议。

微信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张小龙看到国外出现一些同类软件,觉得如果推出微信会很有市场,于是便找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凭着一股冲劲,摸索着做出了微信的第一个版本。而当时,没有任何领导在关注这款产品。微信上线后,市场效应超乎想象,于是张小龙便调动出部门内更多的资源投入其中。随后,当微信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后,腾讯的高层才高度重视起来,并立即集中各种资源协同作战,缔造了我们今天的这款国民级产品。

尽管在“草莽”阶段团队的压力会很大,因为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摸索,但是腾讯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一阶段是整个项目最开心的时期。因为在“草莽”阶段,大家想做啥就做啥,没有人会来过问。但等项目冒尖了,正式开跑起来了,很多管理制度也就来了,像KPI考核、日活用户要到达多少等,领导还会时不时地巡视,让项目避开雷区。

腾讯给予产品“草莽”阶段的生长,和我们提到的“动态运营”如出一辙,不是说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一刀切,硬性规定发展轨迹,而是在初期的时候灵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了自由与管理的平衡。

4、“大三层金字塔”充分激发组织活力

给予业务部门自由度,相当于赋予了他们权利;但优秀的管理在于给予自由度的同时也要给予压力,让业务部门承担起必要的义务。如此,才能真正让产品顶破土层、冒出嫩苗。腾讯给予业务部门的压力,就是竞争。

(1)业绩的竞争

在足够大的自由度下,腾讯的各业务部门,特别是各个游戏工作室之间,会面临强烈的排名压力,如绩效排名、业绩排名等等,特别像是游戏里面的成绩排行榜一样。在这种压力的驱动下,员工们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会非常地拼,尽一切努力地去做产品。

(2)人才的竞争

腾讯特别鼓励内部人才之间的相互流动,在其初期的时候就提出了“内部人才市场”战略,即普通员工如果愿意申请调动业务部门,原业务部门只能同意不能驳回。

在员工获得非常大的自由度的同时,各个业务部门的主管则面临了巨大的压力,他们除了要带领团队把产品做好以外,还要给员工足够大的回报和希望,才能留得住人才。

(3)同行的竞争

在腾讯实行开放战略后,内部产品要与外部产品进行公平竞争,并不会因为自身贴有企鹅的标签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扶持。这也就逼迫着内部团队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去打赢与外部竞品之间的战争。

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竞争,催生了腾讯更多的创造力,取得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成绩。

在充分授权、充分竞争的宏观管理模式之下,腾讯通过大三层金字塔的组织架构,成功激发出了公司极强的创造力和业务冲刺能力,并因而赢得了源源不断上涨的空间。

5、“小三层金字塔”让员工一起战斗

在互联网世界里打拼,加班是一种常态。在腾讯,各团队里面的项目经理和各级经理、总监都是和员工一起加班的。大家挤在一个战壕里一起去战斗,有时候领导还会带领团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以上率下的战斗模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觉到安心,从而更有战斗力。

像是当年QQ农场火爆的时候,该项目领导和员工经常一起工作到晚上11点;如今的微信团队办公室里,更是经常会看到张小龙带领员工奋战到凌晨3点,甚至5点。

战斗在一起的腾讯团队,每一名员工都有一位导师,每一位领导都会有很多的“学生”,大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承下来很多经验。当大家一起工作时,经验就会在员工间传承下去,这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模式。

其实,由于互联网的业务变化速度非常迅速,让每个从业者都很难有时间来整理沉淀掌握的知识。腾讯的员工同样如此,他们的经验、做法大都是员工在工作时积累下来,存在自己脑子里的。这种知识被称为『暗知识』,很多情境下不能准确和体系化的讲解输出。这种情况之下,教练式的言传身教显得更为重要。

同时,教练式辅导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大家共同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不只是“学员”,就连“教练们”也会得到成长和调整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经验。

腾讯有多少个事业群?

腾讯有多少个事业群?,腾讯六大事业群排名-第1张-游戏信息-拼搏网

腾讯公司部门繁多,主要有以下部门:

3G3G产品中心

AQ安全质保部

CDC产品设计中心

CG采购部?

CS公益事业部

DZ邮件事业部运营数据社区?

FW法务部?

GL

GYO?

GG?

GL?

GY?

GY

GC产品经理?

GJ

HY4?

HL2?

HL1?

HY1?

HY2?

HY3?

HL5?

HY4?

JP?

JS?

JJ?

JG?

PMO

QY

RL?

SZ?

SD3?

SB?

SD2?

SS搜索事业部

S2?

SD1?

SD5?

SD6?

SD7?

SD3?

ST4?

SS1

SD5?

SZ

TR?

TA

W?

WL?

WX1无线研发部

WX2?

WZ?

WX无线产品部

WM

XZ?

XZ1

YD移动通信部

YX?

YF?

YH?

YY

ZC政府关系部?

ZL?

ZX1

扩展资料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腾讯多元化的服务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务QQ及微信/WeChat、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腾讯游戏旗下QQ游戏平台、门户网站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和网络 服务腾讯 等。

腾讯大厦?

参考资料

腾讯—百度百科

腾讯的核心部门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

腾讯的出行梦想

未来的智慧出行产业,蕴含着十万亿级别的商业机会。

这个产业中的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已经成为了诸多互联网与科技公司争夺的焦点。

在国内,百度有?Apollo?开放平台;阿里有实现无人物流的野心;华为不造车,但想再造一个?ICT?领域的「博世」。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在智慧出行产业也不会缺席。

一、

2018?年?10?月,20?岁的腾讯进行了其成立以来第三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有七大事业群整编成六大事业群:

撤销了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并将其业务分拆进调整后的各大事业群内;另外新增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在此基础上,腾讯内部还组建起技术委员会,加大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以及前沿基础科学的研究。

组织架构调整背后,折射的是其「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战略。

新增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被寄予厚望,因为这个事业群将是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武器。

为此,腾讯派出了得力干将、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担任?CSIG?总裁。

CSIG?整合了包括腾讯云、腾讯地图、智慧零售、安全产品等在内的业务线。

在新成立的?CSIG?事业群里,腾讯新建了一条针对汽车出行产业的重要业务线——腾讯智慧出行。

这个业务线的领头人是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他被称为是腾讯内部最优秀的三个产品经理,另两位是微信的张小龙和打造「王者荣耀」的姚晓光。

组织架构调整后不久,当年?11?月,腾讯在南京召开了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腾讯的智慧出行战略首次曝光,同时腾讯自动驾驶作为独立品牌进行了首次亮相。

当时,腾讯智慧出行确立了「四横两纵一中台」的业务矩阵:

「四横」指的是四大重点业务,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位置服务以及乘车码;「两纵」是指腾讯的海量内容平台和安全保障系统;「一中台」则是将腾讯?AI?和腾讯云作为中台,为业务矩阵提供底层保障,帮助车企建立自己的车联网云平台和超级大脑。

各个业务板块中,车联网的负责人是钟学丹,自动驾驶的负责人是苏奎峰,地图负责人是谢建家,以及位置服务的负责人是牟蕾。

二、

其实,在腾讯整体确立智慧出行战略之前,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已经通过投资的方式深入到造车、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等领域。

虽然并非所有领域都自己亲力亲为,但腾讯在汽车出行产业绝非「门外汉」。

2014?年的时候,李斌创办蔚来汽车,马化腾与京东的刘强东、小米的雷军等人一起成为蔚来汽车的联合发起人。

随后,在蔚来上市之前与之后的的数轮融资中,腾讯不断加注。

如今的蔚来已经走过坎坷,交付超过?4?万辆车,而腾讯则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持有蔚来?15.1%?的股票。

在地图领域,腾讯在?2014?年以?11.73?亿人民币入股四维图新,拿到了?11.3%?的股权。

四维图新之后成为了腾讯地图的基础,其中四维图新提供地图基础数据,腾讯提供上层面向用户的服务。

今天的四维图新和腾讯都进行高精地图的研发,二者在该领域应该也保持着底层数据的合作。

2016?年,腾讯还出手投资了硅谷的自动驾驶公司?Zoox,金额约为?1?亿美元。Zoox?在上个月刚刚被亚马逊收购,整体收购金额大致在?12?亿美元。

与投资?Zoox?同年,腾讯内部成立了自动驾驶实验室,并开始在高精地图、环境感知、融合定位、决策控制等领域进行研发。这也是现在腾讯自动驾驶业务的基础。

四维图新和?Zoox?的投资案,背后的一位重要推动者就是时任腾讯?LBS?业务副总裁的马喆人,马喆人同时也是腾讯自动驾驶团队的发起人之一。

2017?年,马喆人出任?G7?总裁,此后又创办嬴彻科技。嬴彻科技,相当于货运版的?Zoox。

同样在?2017?年,腾讯斥巨资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权,这起交易涉及金额达到了?17.8?亿美金,腾讯总计收购了特斯拉约?816.75?万股,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

后来特斯拉将腾讯地图集成在了其车型上。不过今年年初,特斯拉在车机导航上放弃了腾讯地图,转向使用百度地图。

除了地图方面的合作,特斯拉和腾讯没有太多业务交集,不过如今特斯拉的股价飙升至?1300?多美元,投资特斯拉让腾讯赚了个盆满钵满(据说腾讯的持股成本在?220?美元左右)。

腾讯过往针对出行产业的投资还有很多,比如滴滴已经是网约车领域的超级玩家;腾讯扶持的摩拜单车,在共享单车赛道大热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摩拜后来被美团收购,但美团同样是腾讯投资的企业。

腾讯要做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急先锋。在汽车出行领域,其野心也在不断膨胀,投资之外,其已经亲身下到赛道中。

确立智慧出行战略、推动车联网产品上车、大力投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等等,这一切都表明,腾讯不是那个「没有梦想的腾讯」。

至少在智慧出行领域,腾讯有自己的大梦想。

这个「大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腾讯的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业务。

三、

腾讯做车联网,要追溯到?2015?年。

当年?9?月,腾讯车联开放平台举办了一场产品品鉴会,这是当时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旗下的车联网产品的首次公开亮相。

这场品鉴会上,腾讯车联开放平台发布了三大产品体系:车联?ROM、车联?App?和「我的车/MyCar」服务。

车联?ROM?可以理解成一个基于安卓定制的车机系统。

车联?App?则主要针对尚未联网的车机,用户 手机端的?App?后,通过?USB/WiFi?就可以将手机和车机进行互联。

这样一来,实时更新的腾讯地图、娱乐信息和社交内容就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到车载屏幕上。

MyCar?支持用户在微信/手机?QQ?端添加自己的车辆为好友,并且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包括提醒车主车辆的状态,如大灯尚未熄灭、手刹未拉、所在位置等等。

2015?年?9?月上市的奔驰?GLE?SUV?车型是首款搭载腾讯?MyCar?服务的车型。

两年后,在车联?ROM?的基础上,腾讯在?2017?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推出了车联「AI?in?Car」系统。

当年,广汽、长安、吉利、比亚迪以及东风柳汽五家汽车厂商成为?AI?in?Car?生态的首批合作车企。

腾讯发布「AI?in?Car」系统半年之后,该系统就实现了量产上市,首款尝鲜的车型是广汽传祺?GS4。

而在?2018?年?11?月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AI?in?Car」得到进一步更新,正式升级为?TAI?1.0(Tencent?Auto?Intelligence?1.0)汽车智能系统。

在「AI?in?Car」的基础上,腾讯?TAI?1.0?推出了多模人机交互、场景化地图、车载小程序和语音收发微信四大产品能力。

2019?年?5?月,腾讯在其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生态车联网」的概念,并将车联网系统升级为?TAI?2.0。

此次升级,系统中集成了场景引擎,场景引擎基于超级?ID、AI、大数据和?LBS?能力,实现用户兴趣、车端场景和服务应用的匹配,通过场景感知进行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推送。

其次,腾讯车联提供超级?ID?与微信支付能力,超级?ID?打通手机-车机-智能设备等多个终端,实现服务的「全时在线」。

这可以理解为腾讯利用生态在车端提供场景服务的核心。

此外,系统还推出了一套跨?OS?的、云端轻量化的开发者应用框架——腾讯小场景。

这一次升级中,还有一个在车联网领域举足轻重的产品——车载微信也被集成到系统之中。

不过当时车载版微信还没有定型,直到?2019?年?8?月的重庆智博会上,车载版微信才进行了首次亮相。

后续,很多车型都已经集成车载微信,包括长安?CS75?Plus、广汽第二代传祺?GS4、理想?ONE、长安?UNI-T?以及?2020?版哈弗?F5?等。

2020?年,腾讯智慧出行在?1?月份的?CES?上和?6?月份的新品发布会上分两次发布了?TAI?3.0?系统。

TAI?3.0?包含两大车载?App——腾讯随行、腾讯爱趣听,以及上面提到的云端轻量化的生态开放平台「腾讯小场景」。

TAI?3.0?据称能为车上生态带来?300?万量级服务应用扩展空间。

在上车速度方面,腾讯 称?TAI?3.0?系统能够适应不同车机系统和硬件平台,对于通过系统和硬件依赖性评估的车辆,2?个月就能实现快速上车。

新款的长城哈弗?F7?已经确认将首发搭载?TAI?3.0?系统。

从车联?ROM?到「AI?in?Car」再到?TAI,腾讯在车联网服务的内容多样性和体验的完整性上不断提升。

5?年时间里,腾讯先后与?29?家车企展开了合作。

根据 数据,其落地量产车型超过?110?款。其中既有自主品牌的长安、广汽、长城、吉利等;也有国际车企如BBA、通用等。

今年,腾讯又和中国一汽、本田等车企达成了合作。

四、

在车联网业务之外,腾讯智慧出行的另外一大重要业务就是自动驾驶(TAD)。

腾讯的自动驾驶,并没有像百度?Apollo?或者阿里布局无人物流那样的野心庞大。

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曾经表示,他们「并非想成为一个颠覆者,而是做一个行业的助力者——成为技术落地的工具箱和 」。

早在?2016?年下半年,腾讯就成立了自动驾驶实验室,并开始在高精度地图、环境感知、融合定位、决策控制等领域进行研发。

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囊括了高精地图、融合定位、仿真平台、系统与架构、数据平台、核心算法等?6?大部门。

在?2019?年,其整体规模已经超过?200?人。

过去几年,腾讯还将这块业务从「自动驾驶实验室」调整为「业务中心」。苏奎峰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讲到:这个变化意味着腾讯自动驾驶希望更贴近产业。

从平台策略出发腾讯自动驾驶,目前最核心的成果就是集研发、测试以及验证于一身的三大平台:开发云平台、虚拟仿真平台,以及高精度地图平台。

自动驾驶云平台(TAD?Cloud)将基于云端存储空间与计算资源支撑,构建了数据采集、样本标注、算法训练评测、云端仿真、实车反馈闭环全流程云服务,提供自动驾驶全链路云服务和开发平台。

模拟仿真平台(TAD?Sim)是采用各种场景来进行、模型在环、软件在环、硬件在环和车在环的全链条自动驾驶测试。

现阶段,很多主流的自动驾驶仿真系统都是根据游戏引擎开发的,而长于游戏开发和运营的腾讯,也将其在游戏上的积累应用在了仿真平台?TAD?Sim?上。

今年?6?月,腾讯发布?TAD?Sim?2.0,其场景库有超过?1000?种场景类型,基于?Agent?AI?技术,借助腾讯云并行加速加持,可以泛化生成万倍以上规模的丰富场景,具备每日?1000?万公里以上的测试能力。

目前,腾讯自动驾驶仿真业务由孙驰天负责。

业务上,宝马也已经与腾讯就仿真模拟测试开展合作。

高级别自动驾驶离不开高精地图的支持。

腾讯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在?2014?年便开展了高精度地图研究工作,其目前已完成了全国高速及快速路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

腾讯的高精地图部门隶属于自动驾驶业务中心,但同时也要用到腾讯地图本身的数据和服务。所以这是一个跨部门的业务。

腾讯高精地图负责人为谷小丰。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的高精地图部门即将划入腾讯地图,谷小丰将向苏奎峰和地图部门负责人双线汇报。

这三大平台在具体运作上,研发人员会利用云平台的数据进行算法训练、算法评测,再进行规模化的场景生成和仿真测试,利用数据来驱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的迭代和演进。

苏奎峰认为,这三大平台将形成「三剑合璧」的效果。

「不做硬件不造车」是腾讯自动驾驶的边界。

现在的腾讯自动驾驶,集成了算法、模拟仿真、高精地图等核心技术,专注于为车企提供平台和工具链。

五、

2018?年?5?月,一篇题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引爆网络,文章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腾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投行思维」中,仅通过投资去扶持每个赛道的领先者,顺便从中获取不菲的投资收益;但这个过程放弃了对于核心技术的探索,丧失了对技术驱动的狂热追求。

这一点,从腾讯早年对汽车出行领域的投资布局来看确实不假。

但在?2018?年的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在智慧出行领域,腾讯开始加大技术投入。

未来出行产业的庞大市场正在成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腾讯已经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展开核心技术的探索,打造开放平台,为汽车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驱动。

这是腾讯在智慧出行领域重拾梦想的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腾讯ieg是什么部门?

腾讯ieg是游戏直播业务部。今年3月,腾讯IEG成立了一个新部门--游戏直播业务部,主要任务之一是协调斗鱼、虎牙、企鹅电竞三家,意图平衡三家互挖主播的竞争、控制整体消耗。腾讯内部曾小范围讨论过整合虎牙和斗鱼的可能性,但距离真正落地为时尚早。

同时,腾讯在投资虎牙的时候,曾与虎牙达成协议,腾讯在未来几年可以通过市场竞争价格获得50.1%的占股比例。

腾讯六大架构体系

1、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为公司新业务孵化和新业态探索的平台,推动包括基础支付、金融应用在内的金融科技业务、广告营销服务和国际业务等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作为专业支持平台,为公司及各事业群提供战略规划、投资并购、投资者关系及国际传讯、市场公关等专业支持。

2、互动娱乐事业群(IEG):发展网络游戏、电竞等互动娱乐业务,打造一个从策划、研发、发行,运营及营销的垂直生态链。

致力为中国以及全球游戏用户创造高品质产品,并通过在线游戏,直播和线下电竞赛事联动用户,提升总体游戏体验。

3、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为公司及各事业群提供技术及运营平台支持、研发管理、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并为用户提供全线产品的客户服务。

作为运营着亚洲最大网络、服务器集群和数据中心的事业群,并牵头腾讯技术委员会,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建设技术中台等措施,支持业务创新。

4、微信事业群(WXG):搭建和运营微信生态体系,依托微信基础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微信搜索等开放平台,为各行各业的智慧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和连接能力。同时开发和运营包括邮箱、通讯录、微信读书等产品。

5、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推进云与产业互联网战略,依托云、安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打造智慧产业升级方案。探索用户与产业的创新互动。

打通产业上下游不同企业,联动线上线下的场景与资源,助力零售、医疗、教育、交通等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协助企业更智能地服务用户,构建连接用户与商业的智慧产业新生态。

6、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推进互联网平台和内容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整合QQ、QQ空间等社交平台,和应用宝、浏览器等流量平台。

以及新闻资讯、 、体育、直播、动漫、影业等内容平台,为内容生态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以技术驱动,推动IP 跨平台多形态发展,为更多用户创造多样化的优质数字内容体验。

标签 腾讯有多少个事业群

腾讯六大事业群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