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成都武侯祠有28功臣像,为何不见魏延、法正、李严?
- 2、魏延是什么时候开始跟随刘备的?什么地方?
- 3、求{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完整攻略。
- 4、魏延明明和黄忠同时归降刘备,五虎将为何却没有魏延的位置?
成都武侯祠有28功臣像,为何不见魏延、法正、李严?
这三个人是可以说是开国元勋,是刘备的得力大将,但是却没有出现在功臣廊中,魏延和李严是因为两个人有犯错的地方,或功高盖主引起不满,或心术不正惹人不快,而法正则是因为他的这个位置有诸葛亮顶替了。
魏延算是刘备身边的老人了,从在荆州的时候就跟着刘备做事,而且在后面夺取西蜀和汉中的时候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的,还当了镇北将军,对刘备来说自然是一个不错的人才,特别的重用他,地位无人撼动,但是在刘备死后,刘备托孤诸葛亮,当时魏延权势很大,是受到了诸葛亮的忌惮的,但是又没有办法夺走他的权力,还是在死前将大权交给杨仪,杨仪设计冤杀了魏延。所以魏延肯定是没有被放进去的。
李严他则是在魏延和刘备攻打西蜀时候投降过来的降领,后面也获得了刘备的极大信任,还和诸葛亮一起成为顾命大臣,一起辅佐皇帝。但是李严这个人其实心术不正,老是想要搅乱蜀汉内部,一直私下里怂恿诸葛亮自己称王,诸葛亮不同意,他又想着拥有更多的权利。自己在一方当一个土霸王,后面打仗的时候又不配合诸葛亮,不听命令行事,后面诸葛亮受不了,寻了一个理由把他贬为平民。所以这样的人是不会出现在里面的。
而法正其实也是很受刘备喜欢的,甚至可能还比诸葛亮要更受喜欢,因为他的性格和刘备很像,喜欢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摸不清套路,时刻有出乎意料的好计谋,而诸葛亮太过于中规中矩,所以在军事上刘备会更喜欢听他的意见的,但是也是英雄薄命,他死得早,所以他的功劳还是没有诸葛亮大的,所以综合考虑还是把没有把法正放进去,也是比较可惜。
魏延是什么时候开始跟随刘备的?什么地方?
魏延跟随刘备是在荆州魏延字文长,义阳人。 《三国演义》里把魏延写成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一个反贼,这是非常不公正的。这一点我想大家可能都已经了解了,在这里我就不做展开了。历史上的魏延是蜀国的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将领。魏延跟随刘备是在荆州,由于他做事果敢、有魄力,当年刘备在夺得汉中,特意封魏延为汉中太守时,以致于“一军皆惊”。魏延就对刘备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见《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蜀军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所提出的袭取长安之计,也可以充分看出魏延的勇略过人。而且魏延本人还很会打仗,在北伐中,曾两次大破魏军。“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见《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和“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在当时蜀国中,无论是从资历还是威望来说,魏延都是首屈一指的。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人们历来对诸葛亮未能重用,“未尽其才”,而持批评意见。但诸葛亮是否又真得是“未尽其才”呢? 在讨论诸葛亮究竟是否重用魏延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把怎么样地用才能算是“重用”,讨论清楚。“重用”一词,查字典后得知,其意为“(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那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究竟是怎么“用”魏延的。 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上的记载:“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造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上记载:“五月辛已,乃使张合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应该说一直都是很看重魏延的。自从魏延在建安二十四年被任为汉中太守来,十余年来一直坚守在汉中抗曹的最前线。在此期间,刘备东征、诸葛亮的南征时北方一直很稳定,这全凭魏延在北方的镇守的功劳。魏延在汉中,常以“实兵结围”的战术,在蜀国的北部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从侧面配合了刘备的东征与诸葛亮的南征,展示了突出的军事才华。为此诸葛亮在驻汉中后,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除了在一出祁山时,诸葛亮“违众议,拔谡”外,魏延一直被授以重任。建兴八年,诸葛亮派魏延率军西入羌中,入南安界,大破魏将郭淮、费瑶。建兴九年五月,司马懿令大将张合蜀无当监王平于祁山之南,自按中道向亮。诸葛亮遣魏延、高翔、吴班又大破司马懿军,有很大的斩获。怎么能说诸葛亮被重用魏延呢? 另外,我在这里兼答WOWOO兄在《千古奇冤》一文中,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的问题。 第一,WOWOO兄所说,“诸葛亮对魏延,一是“拒”。对魏延的建议,诸葛亮几乎是一概拒之门外,不加采纳。”魏延提出袭取长安之计,是存有相当大的缺陷的。这点许多同志和我都对此做过阐述,我这里就不再做展开了。至于“诸葛亮一概拒魏延之计于门外”这一说法也有问题。因为魏延每次提出的建议,基本上与一出祁山时提出的计策相一致。魏延此计本意即为出奇不意,只有在魏军无所防备之时,此计才能收到更大攻效,一旦魏军加强关陇地区的防务,魏延此计的成效性无疑要大打折扣。既然第一次魏军未有防备之下,尚未被采纳,那在以后的北伐中,魏军对关陇地区明显加强了防备,这样的计策能被再采纳吗? 第二,WOWOO兄所说:“诸葛亮对魏延二是“弃”,对魏延采取弃而不用的态度,一出祁山就是明显的例子。”这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上面我已说过,诸葛亮除了在一出祁山时未重用魏延外,其他几次都委以魏延重任。即使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仍用魏延为先锋、督前部。 第三,WOWOO兄所说:“诸葛亮对魏延三是“疑”,诸葛亮对魏延心存疑虑,总觉得魏延不听话,不顺手,难驾御,疑心其久后谋反。因而对魏延总是用而不信、用而不重。对于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也是“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而采取了调和的态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从而留下了后患。甚至他在听到了吴孙权挑拨地污蔑魏延“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之后,还以为“知音”。这就势必在蜀汉上下造成要警惕魏延在诸葛亮后可能“谋反”的局面。”诸葛亮对魏延心存疑心,怕其久后谋反,这点更是无从稽考。相反“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 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这正是体现了诸葛亮用人一贯用人之长,不责其全备的用人主张。再有孙权对魏延的评论也不是什么污蔑之词。如果真要是污蔑的话,那魏延就应该在诸葛亮死后能服从命令,不搞什么“军谏”。但是事实上魏延还真是“不争气”,偏偏就给孙权说中了。诸葛亮一死,就和杨仪的个人矛盾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还差点使十万蜀军由他而故,陷入全军覆没的险境。 第四:WOWOO兄所说:“诸葛亮对魏延四是“防”,乃至设法除掉。诸葛亮把魏延看成是蜀汉的异己力量,对魏延采取了防范其谋反乃至设法除掉的态度。诸葛亮在病危时,抛开魏延,“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礻韦]、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的部署。这种部署,势必引起魏延的不满,“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结果是激化了魏延与杨仪的矛盾,魏延被杀,这不是假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吗?用心何其苦!!!!”如果说诸葛亮把魏延看成蜀汉的异已力量,那他又为什么要“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而且诸葛亮在病危时,并没有抛开魏延。“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令延断后”,就是想仿照当年曹操在征张绣时,贾诩料定曹操会把精兵猛将置于部队最后,掩护部队的撤退。这反而更能体现出诸葛亮对魏延的信任。而且这里是“令”,也就是说让魏延奉命掩护部队。只有在“若延或不从命”的情部下,才“军使自发”。这就说明是完全取决于魏延本人对此命令的执行态度。根本就没有想要抛下魏延不管的意思在内。至于“诸葛亮要假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之说,这更是无稽之谈了。诸葛亮如果要杀魏延,根本就不必假杨仪之手。在撤退之前,只消在帐内埋伏下几十个刀斧手,请魏延来,一举就可杀之,又有何难?又何必要冒着大敌在后,而蜀军再起内讧的危险,难道说诸葛亮真就致十万蜀军的性命于不顾吗? 我就再拿魏延同赵云做一比较。 先说资历。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要比魏延长得多,甚至比诸葛亮本人还要长许多,可以说是仅次于关、张两人的开国元老。再论军事才能,赵云也未必逊于魏延。当阳一战,赵云保后主得脱重险;汉水一役,更是把赵云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我先说段题外话。有人把张辽”威震逍遥津“一直比做是以少胜多的典范。但我却一直认为”汉水一战“与”逍遥津“一战相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赵云演出的是一场真正的“空城计”,而张辽是趁孙权立足为稳;赵云所面对的是智计“殊绝于人”的大军事家曹操,而张辽则面对”短于行阵“的孙权;赵云当时手下只有一员名不见经传的牙将张翼,而张辽还有像李典、乐进这样的名将为其羽翼。)至于为人师表、个人素质品格方面,魏延更是比赵云相差甚远。“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见《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由于“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见《赵云传》);“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见《云别传》)。可即使像这样败中求胜的优秀将领,尚要衩贬为镇军将军,赵云本人却未对此有何异议。而反观魏延,“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已才用之不尽。”(见《魏延传》)。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元勋,一位德才皆备的杰出军事将领,所得的荣誉和官位也未必高于魏延。甚至于在建兴五年时,赵云应该说还是魏延的下属官员。如果再以网上一些朋友根据“太阁”系列的说法,把赵云归入诸葛派下,那赵云岂不是更要对此“未尽其才”,而“愤愤不平”,以致于要“跳楼自杀”吗?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问题的差距。将魏延与赵云两者相较,我们还能说诸葛亮未能重用魏延吗? 如同WOWOO兄所说一样,魏延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人。如果大家细心看过《三国志》的话,我们就能发现魏延其实和关羽在很多地方有着惊人的相似。关羽“刚而自矜”,魏延“性矜高”;关羽“善待士卒”,魏延“善养士卒”;关羽“骄于士大夫”,魏延“当时皆避下之”。一个不善于团结队伍的将领不是一个好将领。关羽最后也就是因为“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如果把军事大权交由魏延,谁又能保证魏延不走上关羽的同一条道路呢?(而且在陈寿评论魏延、杨仪时,也说道“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军人?而军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 做为一个军人,首要任务就是要服从上级下达的命令,贯彻上级给予的的方针意图。而做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就应该至始至终把国家、人民、部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应该斤斤计较于个人的荣辱得失。魏延在北伐时,应该说对诸葛亮下达的命令还是能尽心尽职地完成的。虽然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但他也能以服从命令为已任。应该说,在这点上,魏延还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但在诸葛亮过世后,魏延还有此意识吗?魏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见《魏延传》)。如果仔细回味魏延所说的话,就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第一:魏延想要继续完成北伐的大业。“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第二:是想表现自己。“丞相虽亡,吾自见在”;第三:即为不服杨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的上述三个想法,除了第一种还可以说是为国为民的味道,而后两种则是完全出自于个人目的了。且不论魏延是为公还是为私,违抗诸葛亮撤军的命令,其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是一种不顾全大局,损害蜀汉国家利益的行为。公然不服从命令,大搞个人意气之争,致国家与部队的安危于不顾。抢在撤退部队的前面,擅自破坏南归的栈道,企图搞“兵谏”。当时的蜀军处于进不可进、退无可退的险境,前有魏延率军拦截,后有司马懿带兵追赶,如果不是有姜维和杨仪的巧妙安排,“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和司马懿对张合之死还心存余悸,十万欲南归的蜀军完全有可能因为魏延与杨仪的意气之争,而全军覆没。以致于王平上前质问魏延,连魏延的部下也知道曲在已方,纷纷离魏延而去,这就叫做“失道者寡助”!以一已私怨,致国家利益与部队的安危于不顾,这样的人还能算是真正的军人吗? 诸葛亮用人一直主张德才皆备,但并未以此来苛求别人。在封建社会下,“忠”、“孝”一直被奉为德中之最。对一个国家来说,忠就是首要之德。诸葛亮称赞蒋琬道:“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见《蒋琬传》);他赞董和“有忠于国”。(见《董和传》);他赞陈震“忠纯之性,老而益笃”。(见《陈震传》);赞杨洪“忠清款亮,忧公如家”(见《杨洪传》)。赞王平“忠勇而严整”(见《王平传》);赞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见《姜维传》)。在《前出师表》里,也称赞郭攸之、费文伟、董允等人以“此皆良实,志虑忠诚”。而与之相反,诸葛亮弹劾李严“受恩过量,不思忠报”,“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见《李严传》);弹劾廖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坐自贵大,臧否群士。”(见《廖立传》)。从以上诸葛亮的一褒一贬,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原则,只要是忠诚于蜀汉政权,愿意为蜀汉政权出力人,都可以提拔之。所以他对像法正、李严、何祗、魏延、刘巴、杨仪、张裔之类身上有性格缺陷的人也一视公平,让他们在能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地方各司其职。这和曹操的“唯才是举”原则不是非常相像吗? 写下此文,并非要刻意贬低魏延其人,而是想让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到诸葛亮用人的策略与原则。诸葛亮并没有因为魏延身上有些毛病而弃用之,相反在北伐中始终委延以重任。但是魏延此人虽有大将之才,却无大将所应具有的气度与品德。因此诸葛亮任魏延为“先锋,督前部”,是用魏延军事之所长。而不把军事大权交由魏延,则是避其性格之短。这也正是诸葛亮用魏延的高明之处!
---------------
三国志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蜀书十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知
会于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魏略曰:夏侯茂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知
?笸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
要谈论诸葛亮的用人标准,先要明白东汉末年,普遍的用人制度是什么,在隋朝确立以考试选拔官员之前,中国一直没有一种有效的官员选拔录用制度。汉朝时所采用的是“举孝廉”制度,说白了就是县里、省里谁名气大,谁就可以被推荐出来做官。这种制度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到了后来大家都想着法子来出名了。其方法正如香港电影《赌侠》里片尾刘德华与周星驰的对话一般,周星驰把用特意功能赢来的钱故意输给刘德华,刘德华再把这些钱分一半拿来救济“穷人”周星驰,这样两人既避开了特意功能赢钱肯定要输掉的诅咒又符合赌神要刘德华每年必须拿一半的钱来做善事的规定,两人又可以发财致富一样,东汉时人们出名的方法最基本就是如父亲死了,两兄弟一商量,弟弟把钱财全部留给哥哥,这样弟弟就因为谦让而“举为孝廉”,弟弟做了官后,哥哥再把钱财全部给弟弟,这样哥哥也因为谦让而“同举孝廉”,也做官了。(当然,中间贿赂地方官员肯定少不了)。所以东汉末年很多流传到现在的佳话就不奇怪了,什么孔融让梨、曹冲称象这些少年神童以及诸葛亮、庞统被称为“卧龙凤雏”都或多或少存在做秀的成分。东汉时的民谣,对这种体制作了深刻的揭露: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说白了那时的用人标准最主要就是看出身,然后在看名气,最后才是能力。为什么三国初期袁绍实力最大?不是因为袁绍能力强,而是因为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袁绍出身好。而诸葛亮是什么出身呢?诸葛亮的籍贯是徐州琅邪郡阳都县,诸葛亮的先世本姓“葛”,后来才加上“诸”字,于是形成了复姓。从西汉到东汉,门阀士族制度逐渐形成和壮大,诸葛氏在琅邪郡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其子孙繁衍,在当地也称得上是一个有名气有影响的家族了。诸葛亮自称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看见没有,不光袁绍,诸葛亮自己也要给自己找一个来头很大的祖先,这到不是说诸葛亮虚伪,不过世风如此,诸葛亮也不能免俗,这种风气诸葛亮自己也不可能不受影响。)
诸葛亮的祖父以上几代情况,史书没有记载。但从孔明之父及叔父均登仕途,官至郡丞、太守的情况来看,虽非钟鸣鼎食的显赫之家,也算得上是一个奉儒守官的中产之户了。
《三国志 诸葛亮传》: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上面这段文字,大家可以看出,诸葛亮可没有《三国演义》那么有名,虽然他自诩“才比管仲、乐毅”但是,请注意,可没有几个人相信啊“时人莫之许也”只有徐庶等有限几个人相信,而诸葛亮出仕刘备,也是因为徐庶在刘备面前吹嘘在前“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刘备也没那么尊重,(开玩笑,刘备当时也是风云人物年纪比诸葛亮大好多,怎么可能对比他小21岁的诸葛亮那么尊敬)开口就说“君与俱来”。意思就是你喊他来吧。当时互相推荐风气很甚,所以刘备也没那么在意,以为徐庶是给朋友找碗饭吃。这个时候徐庶开始为诸葛亮造势“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而诸葛亮也会拿架子“凡三往,乃见”。
这套路说穿了,和之前我说的兄弟互举孝廉实在如出一辙,只不过做的更高明而已。(清代诗人就写诗讽刺过诸葛亮这种隐士“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东汉末年门阀制度基本上成型了,不管贤与不贤都不能免俗。
而魏延是什么出身呢?《三国志》里没有明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魏延最开始跟着刘备混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这种地位和诸葛亮一跟随刘备就“犹鱼之有水也”显然天差地远了。
而部曲是什么呢?这里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部曲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与宗法制度的混合体。也就是说魏延最开始跟随刘备是以半奴隶身份,而在当时,除了流民、平民,一般的寒士(中小地主)是不会主动成为谁的部曲的。
而诸葛亮不喜欢或者说不重用魏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看不起魏延的出身,而不是什么“脑后有反骨”。而诸葛亮喜爱的姜维是什么出身呢?《三国志》记载“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且根据张大可的《三国人物新传》考证,姜维祖先是天水姜氏大族。
姜维得到诸葛亮的喜爱,不光是因为姜维的能力还因为姜维的出身,经历都与诸葛亮类似的原因。不光姜维,诸葛亮所喜爱重用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这种出身。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惧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费祎“字文伟,江夏(黾阝)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
当然不是所有出身好的官员诸葛亮都爱用,都喜欢,不过那就是牵扯到政治斗争上了。而诸葛亮不喜欢魏延,除了出身,也和魏延自己持才傲物有关系。“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 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三国前期在刘备、曹操、孙策时期,这三位开国(?)君主还比较重视任用人才,有点不拘一格的意思。但,也存在看人下菜碟的意思。比如赵云、魏延这些出身不太好的人在前期基本上不是部曲、亲兵;但是到了曹丕、诸葛亮、孙权的后三国时代,三个势力的用人标准全面向“门阀世家”靠拢,出身不好的人已经很难出头了。蜀汉未必没有人才,可是为什么到了诸葛亮执政后期,特别是姜维时期感觉老是那几杆枪在那里耍来耍去?就是因为诸葛亮的用人标准全面向门阀世族靠拢,蜀汉占据不过一州之地,能有多少门阀世族?我认为这才是蜀汉人才凋敝的根本原因。而曹魏人才之胜,一方面因为九品中正制 前期还是能发挥点积极作用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曹魏占据整个北方,门阀世家数量比蜀汉、东吴多很多,基数大了人才自然也就多了。
-----------
曹嵩小传
一人两父母
本是清廉之后,却成宦官之子。
曹嵩,字巨高,沛国谯郡人氏。他的父亲夏侯睿,母亲颜氏,曹嵩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嵩送给朝中的朋友大宦官曹腾收养。于是夏侯嵩改姓为曹嵩。
至于夏侯睿的其他事迹,史书上并无详细的记载,单单用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带过了。但曹嵩养父曹腾,却是在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作为宦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年少重情义
为官因为此君,弃官也因此君。
曹腾虽然位高却非权宦,他器重人才,颇得各地名士赞扬,曹嵩耳濡目染,也算知书达理,少年学成。
曹嵩廿二岁时被敦煌太守赵咨举为孝廉,任荥阳令。赵咨为官清廉,曹嵩深佩其人又感其知遇之恩。赵咨后官拜东海相,从敦煌赴任东海时途径荥阳,曹嵩为谢其举荐夹道相迎,谁料赵咨竟视而不见。面对恩公的冷遇,曹嵩并不羞恼,反而说:“赵咨大人海内人望,今过我界却避而不见,外面的人若知,一定会耻笑我待慢恩人!”为了拜谢赵咨,曹嵩弃印绶一直追至东海地界, 赵咨深为感动,停车相见,对曹嵩说:“曹大人如此重情重义,真非常人也。”
九卿并三公
九卿原是本份,因臧买位太高。
曹嵩因为追赵咨而丢掉了荥阳令,但是很快以曹腾义子的名义,世袭了费亭侯的爵位。依靠曹腾的关系网,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曹嵩并不像生父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太尉居“三公”之首,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
求{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完整攻略。
据说共81关,网上攻略只有51关没发现有秘籍
建议你还是下个带有 的英杰传吧
http://119.147.41.16/down?cid=6AB8EDD4304554CF1F6D139899887CCCB5FC7BE8t=2fmt=-
半个小时就可以玩了,祝你玩的愉快
下面是攻略1-51关,祝你好运!
1、黄巾讨伐战
隐藏宝物:触发关羽和程远志单挑后,过关后额外得到统率力果。
(或者)
触发张飞和邓茂单挑后,过关后额外得到武力果。
2、张宝讨伐战
隐藏宝物:满足下列条件,过关后额外得到宝物太平要术。
1、触发刘备与张宝的对话。
2、触发刘备与孙坚的对话。
3、拿到所有物品。
3、汜水关之战
隐藏宝物:触发关羽和华雄单挑,得到武力果(不触发单挑,消灭华雄得不到)。
满足下列条件,过关后额外得到敏捷果、好运果。
1、触发关羽对华雄的单挑。
2、触发刘备与华雄的对话。
3、触发张飞剧情(张飞和李肃先对话,才有张飞和郭汜的对话剧情)。
4、援军无出阵。
5、拿到所有物品。
4、虎牢关之战
隐藏宝物:击退吕布,得到武力果(不触发三英战吕布,才能得到)。
满足下列条件,过关后额外得到好运果、统率力果。
1、触发三英战吕布剧情。
2、触发刘备和曹操对话。
3、触发关羽和曹操对话。
4、关羽、张飞无撤退。
5、信都之战
隐藏宝物:触发张飞和淳于导单挑后,得到山泉水(不触发单挑,击退淳于导得不到)。
15回合内全灭敌军,过关后额外得到敏捷果。
6、巨鹿之战
隐藏宝物:分别触发刘,关,张和张郃剧情,过关后额外得到皮手套。
7、广川之战
触发“两锺斗张飞”,关羽和逢纪的单挑,过关后额外得到敏捷果和好运果。
(或者)
触发“两锺斗张飞”,过关后额外得到武力果。
8、清河之战
满足下列条件,过关后额外得到皮手套。
1、触发关羽对高览的单挑。
2、击退高览
9、界桥之战
隐藏宝物:
歼灭所有敌军,公孙瓒撤退,过关后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
歼灭所有敌军,公孙瓒没有撤退,过关后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额外得到宝物银盾。
(公孙瓒没有撤退,占领粮仓或者占领粮仓同时歼灭敌军,得不到宝物银盾。)
10、北海救援战
隐藏宝物:
张飞和两个拳师对话后,得知宝物情况(经验果),在中间山地下方的荒地中,取宝人:张飞。
11、徐州救援战
隐藏宝物:
击退曹操,没有歼灭敌军,过关后得到宝物绝影。
歼灭所有敌军,过关后得到宝物亮银铠。
12、南阳之战
隐藏宝物:
选1,撤退。歼灭所有敌军,得到印绶(撤退到指定位置,则没有印绶)。
选2,继续作战。歼灭所有敌军,得到好运果,敏捷果。
13、小沛防御战
隐藏宝物:
胜利条件为:击退纪灵时,击退纪灵过关后得到2个印绶和黄金甲。
胜利条件为:刘备逃走时,刘备逃走过关后得到1个印绶。
14、小沛逃出战
隐藏宝物:
触发张飞对吕布的单挑,得到武力果,智力果,统率力果,敏捷果,好运果各1个。
击退吕布,得到虎兽吞云铠
15、袁术讨伐战
消灭乐就,得到铜盔。消灭李丰,得到方巾。消灭梁刚,得到精粮。
消灭陈纪,得到经验果。
如果在第13回合之前,我军任何人员没有进入内城护城河附近2格区域内,则曹操部和吕布部会撤退。
隐藏宝物:
触发曹操部和吕布部撤退剧情,过关后,额外得到1个印绶。
16、 下邳讨伐战
隐藏宝物:
触发张飞和郝萌单挑后,得到锁子甲(不触发单挑,消灭郝萌得不到)。
触发刘备和曹操对话,得到经验果。
触发与吕布的大单挑,过关得到武力果,好运果,敏捷果。
17、白门楼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张飞和高顺单挑后,得到铜盔(不触发单挑,消灭高顺得到精粮)。
击退张辽,得到精粮。
击退陈宫,得到纶巾。
18、袁术追击战
隐藏宝物:
触发张飞和纪灵单挑后,得到玄武甲(不触发单挑,消灭纪灵得不到)。
歼灭所有敌军,过关后额外得到1个印绶。
19、徐州争夺战
隐藏宝物:
没有触发车胄中计,消灭车胄,得到精粮
20、徐州攻防战
如果你走了广川路线,本关过后紧接着是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后紧接着是邺城出逃战。
如果你走了信都路线,本关过后紧接着是邺城出逃战。
过场动画中,出现选项:1、那不是关羽 2、此乃曹操之计谋 选1,红线变长。选2,蓝线变长。
过场动画中,得到宝物赤兔马和青龙战袍。
21、过五关斩六将
隐藏宝物:无
22、邺城出逃战
隐藏宝物:无
23、古城之战
隐藏宝物:
不触发单挑,消灭蔡阳后,过关后额外得到1个印绶。
24、汝南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赵云和高览单挑后,得到好运果(不触发单挑,消灭高览得到武力果)。
刘备逃到鹿砦得到1个干粮,3个经验果。
(刘备逃到鹿砦的同时歼灭所有敌军得到1个干粮,3个经验果。)
歼灭所有敌军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智力果各1个。
25、江夏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赵云和张武单挑后,得到宝物的卢,过关后额外得到敏捷果(不触发单挑,消灭张武得不到)。
触发张飞和陈孙对话后,得到印绶(不触发对话,消灭陈孙得不到)。
26、八门金锁阵
隐藏宝物:
触发赵云和吕旷单挑,得到亮银枪(不触发单挑,消灭吕旷得不到)。
触发张飞和吕翔单挑,得到精钢甲(不触发单挑,消灭吕翔得不到)。
27、博望坡之战
隐藏宝物:
击退韩浩,得到智力果。
击退李典,得到统率力果。
击退于禁,得到敏捷果。
触发张飞和夏侯兰单挑,得到武力果(不触发单挑,消灭夏侯兰得不到)。
没有消灭所有敌军,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经验果。
消灭所有敌军,得到诸葛巾,武力果,统率力果。
28、新野之战
隐藏宝物:
击退曹洪,得到蟠桃。
击退曹仁,得到武力果。
触发张飞和许褚单挑,得到武力果(不触发单挑,击退许褚得到杜康酒)。
29、襄阳之战
隐藏宝物:
消灭张允,得到敏捷果。
消灭蔡夫人,得到好运果。
触发魏延和文聘单挑,得到铁盔(不触发单挑,击退文聘得不到)。
消灭蔡瑁,得到敏捷果。
9回合内消灭所有敌军,得到六韬
30、当阳之战
隐藏宝物:
击退夏侯敦,得到武力果。
击退许褚,得到武力果。
击退夏侯渊,得到统率力果。
击退于禁,得到武力果。
击退乐进,得到统率力果。
击退李典,得到统率力果。
击退张郃,得到武力果。
击退程昱,得到统率力果。
击退贾诩,得到智力果。
击退荀攸,得到好运果。
击退荀彧,得到智力果。
击退曹操,得到智力果。
触发赵云和夏侯恩单挑,得到宝物青缸剑(不触发单挑,消灭夏侯恩得不到)。
触发赵云和晏明对话,得到经验果(不触发对话,消灭晏明得不到)。
触发赵云和淳于导对话,得到蟠桃(不触发对话,消灭淳于导得不到)。
触发赵云和锺缙,赵云和锺绅对话,得到2个敏捷果(不触发对话,消灭锺缙,锺绅,得到2个佳肴)。
触发赵云和焦触,赵云和张楠,赵云和马延,赵云和张铠对话,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敏捷力果,好运果各1个(不触发对话,消灭焦触,张楠,马延,张铠,得到4个佳肴)。
消灭所有敌军,过关后得到好运果1个,经验果2个。
没有消灭所有敌军,过关后得到3个经验果。
32、华容道之战
隐藏宝物:无。
触发赵云和徐晃单挑,得到敏捷果(不触发单挑,击退徐晃得不到)。
触发张飞和许褚单挑,得到武力果(不触发单挑,击退许褚得不到)。
消灭4个贼兵,得到4个佳肴。
消灭所有敌军(或者)击退曹操过关,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经验果。
触发捉曹操剧情,选1,放行,得到宝物七星剑。过关后,得到蟠桃,佳肴,武力果。
33、南郡之战
隐藏宝物:
击退程普,得到敏捷果。
击退所有敌军过关,得到智力果。
8回合之前,没有触发曹仁部(或者)周瑜部剧情,占领南郡过关,得到宝物兵书二十四篇。
34、零陵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赵云和邢道荣单挑,得到敏捷果(不触发单挑,消灭邢道荣得不到)。
刘备接触刘度过关,得到蟠桃,佳肴,武力果。
没有触发剧情(或者)只触发诸葛亮和邢道荣对话剧情,不引出赵云,张飞。消灭所有敌军过关,得到蟠桃,佳肴,武力果。
触发放火剧情,消灭所有敌军(最后一个击退刘贤)过关,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经验果。
触发放火剧情,没有消灭所有敌军,击退刘贤过关,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经验果。
35、武陵之战
隐藏宝物:
消灭金旋,得到武力果。
触发张飞和巩志对话直接过关,得到蟠桃,佳肴,好运果。
36、桂阳之战
上面鹿寨左边一格:碧灵丹。下面鹿砦左边一格:清凉油。村庄左边一格:佳肴
37、长沙之战
隐藏宝物:
之前收魏延,消灭韩玄后,得到宝物黄忠之弓。
之前没有收魏延,触发第3次单挑过关,得到宝物黄忠之弓,统率力果,好运果。
消灭所有敌军过关,得到武力果,统率力果
39、公安之战
隐藏宝物:
击退程普,得到敏捷果。
击退太史慈,得到好运果。
小于9回合,占领4个鹿砦过关,得到宝物八卦道袍。
消灭所有敌军过关,得到智力果
40、落凤坡之战
隐藏宝物:
击退吴懿,得到敏捷果。
击退雷铜,得到好运果。
庞统阵亡,直接过关,得到宝物凤凰羽衣。
庞统到达指定位置过关,得到宝物凤凰羽衣。
消灭所有敌军过关,只会得到1个智力果。
43、棉竹关之战
选2,触发魏延抢夺衣服剧情,然后魏延和诸葛亮对话,得到宝物白虎斗服。
44、葭萌关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张飞和马超单挑后,张飞辅助物品被抢走,得到马超辅助物品狮盔(不触发单挑,击退马超得不到物品)。
触发杨松剧情,过关后,得到宝物铁骑尖。
触发杨松剧情,过关后,接瓦口隘之战(不是连续战斗),瓦口隘之战后接葭萌关之战贰(不是连续战斗),葭萌关之战贰后接天荡山之战(不是连续战斗),天荡山之战后接定军山之战(不是连续战斗)。
不触发杨松剧情,过关后,接剑阁之战(不是连续战斗),剑阁之战后接成都之战(不是连续战斗),成都之战后接瓦口隘之战(不是连续战斗),瓦口隘之战后接定军山之战(不是连续战斗),定军山之战后接汉水之战(不是连续战斗),汉水之战后接阳平关之战(不是连续战斗)。
不触发杨松剧情,过关后,马超加入,自带宝物铁骑尖。
47、瓦口隘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雷铜和张郃单挑(雷铜必阵亡),直接得到宝物黄金铠。
(或者)
雷铜没有阵亡,过关后,得到宝物黄金铠。
48、定军山之战
触发黄忠和夏侯渊单挑(或者)直接消灭夏侯渊,得到武力果。
满足以下条件时,得到宝物穿云箭。
触发黄忠对夏侯渊的单挑。
触发黄忠与法正的对话(只有选1,才可触发)。
触发敌方援军事件。
拿到所有物品。
49、汉水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赵云和慕容烈对话后,得到蟠桃(消灭慕容烈,得不到物品)。
过关后,得到宝物爪黄飞电。
51、天荡山之战
隐藏宝物:
触发黄忠和韩浩对话后,得到纶巾(直接消灭韩浩,得不到物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419521.html?fr=qrl
魏延明明和黄忠同时归降刘备,五虎将为何却没有魏延的位置?
魏延之所以没有成为五虎上将之一,是因为他的实力和五虎上将有着差距,而且他的忠诚度也遭到怀疑,在投降刘备的时候杀了自己的主公韩玄,这种卖主求荣的行为让诸葛亮不齿,当时就想将他杀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加不能对他委以重任。
第一,魏延和黄忠是同时投降刘备的,不过他和黄忠不同,黄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投降,而是和关羽死战,他的年纪虽然非常大,却能和关羽打一个平手,其武力也在魏延之上,而且他在军中极有声望,韩玄之所以想要杀掉黄忠,一方面是因为他和关羽对战的过程中有反叛的嫌疑,另一方面也是忌惮他的威望。魏延投靠韩玄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也看不起韩玄,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将其击杀。但是他的这种做法非常像之前的吕布,先是投靠丁原,把丁原给杀了,之后投靠董卓,又把董卓给杀了。所以哪怕他主动投靠刘备,诸葛亮也对他的忠诚抱有怀疑。
第二,魏延早就想要投奔刘备。他早期在刘琮手下,对方不让刘备进城,魏延就站了出来,打开城门,刘备却担心惊扰城中百姓不愿强求,最后魏延和文聘大战一场,认为不能再在这里呆下去,所以才去投靠了韩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魏延早就对刘备心生仰慕,也因为二人有着一面之缘,魏延在刘备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所以刘备才会力保魏延。
第三,魏延投靠刘备之后与数位大将都有过交手,这其中有马超的族弟马岱,他虽然不是胃炎的对手,却能将魏延击伤。庞德原本是马超的手下,在投奔曹操后也和魏延有个交手,魏延同样无法战胜对方,再加上他在蜀汉军中的资历远不如其他五个人,所以他无法成为五虎上将。
-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