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新的珊瑚虫QQ哪有下?
北京理工大学珊瑚虫工作室[Coral Studio]出品,cygwin, soff, Quaful联合制作。QQ珊瑚虫是可以说是最早的QQDIY版本之一,它由北京理工大学珊瑚虫工作室[Coral Studio]出品。在改版圈里珊瑚虫工作室工作室可谓名声在外,他们制做的QQ珊瑚虫人气长期居高不下,其关注度可想而知。
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将珊瑚虫QQ推上了绝境.10万余元的赔偿金同时也给其他正在制作第三方改版QQ的作者敲响了警钟.
那么,在这个意料之中的判决结果背后,到底潜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珊瑚虫“死”了,“云”还能“飘”多久?QQ的显IP之路将走向何方?腾讯的下一个目标又将会是谁呢?
一份迟来的判决书
2006年,互联网如同苏醒的菜市场一样空前的喧嚣,流氓软件、网上交易、名人博客、Web2.0……各种新鲜“菜品”的叫卖声冲击着网民的耳膜,一片纷乱却不失祥和的景象.国人熟知的腾讯公司一边在老品牌QQ上做着可有可无的更新,一边吆喝着他的“网上交易”新菜品.对面的摊位,珊瑚虫QQ的作者Soff同往常一样,对珊瑚虫V4系列进行着最后的完善和收尾,并着手进入V5系列的开发,丝毫没有在意空气中越来越浓的危险气息.他,悄然成为了腾讯锁定的又一只猎物.
不管是测试版还是稳定版,珊瑚虫每一次的更新都能引起新老客户的关注,这也正是Soff能立足于腾讯对面的本钱.珊瑚虫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使腾讯越来越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于是,2006年9月前后,腾讯通过渠道找到Soff并正式控告珊瑚虫作者Soff侵犯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法院判决Soff败诉.虽然判决书近期才被公布,判决书上的日期也是2006年12月,但据称10月份时判决就已经有了结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官司在圈内的关注度很高,其他的改版QQ制作人也在借此试探腾讯的底线.而腾讯方面此次态度强硬,拒绝庭外和解,其杀鸡儆猴的意图相当明显.
珊瑚虫QQ在判决之后又出新版本
1999年,IPQQ的鼻祖邹丹出现,那时QQ还叫OICQ.邹丹制作的 版,可以说形式上开创了一个时代.尽管时间过去了好几年,邹丹创立的模式依旧还是密界的标准,以后所有QQ显IP的方式都继承自邹丹模式.邹丹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一片争议,本刊也曾撰文《 OICQ的第三只眼》为邹丹做专访.邹丹在收到腾讯律师函后考虑再三,最终退出了制作IPQQ的行列.
接着,出现了CNSS、珊瑚虫之类的版本.这个时期的珊瑚虫完全由Soff制作,不是 形式,质量非常高,与一年后出现的木子版相比毫不逊色.后来CNSS、珊瑚虫遭遇了与邹丹同样的警告而销声匿迹.其后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纪念版本,称为“珊瑚虫纪念版”,其实与珊瑚虫工作室并无关系.
然后进入了IPQQ的木子时代,与邹丹的软件相比,它的框架更好更稳定,同时支持不同版本的QQ.木子的这个框架影响了大量刚出道的Cracker,包括RunJin,其发布的飘云版QQ在一段时期里被人骂成了剽窃.
珊瑚虫前身的出现又是一个里程碑.珊瑚虫QQ 的原型是Cygwin大概用了两天写出来的.这东西的出现让腾讯大为挠头,因为它本身并没有修改QQ的任何程序,所以避免了相关的版权问题.珊瑚虫 以其优越的性能引来了大量的 .从一些网站的分析来看,它甚至超过了QQ本身的 量.珊瑚虫的成功还在于它不断地推出新版本,从0.1版至今,珊瑚虫共推出了60余个版本.
天天追着 QQ被动推出新版本,珊瑚虫的第二任作者Soff觉得这样的日子实在乏味.在 思维以及GAIM与Luma QQ等思想的指引下,Soff考虑一种新的方式.这个方式的执行者是Qulful,Qulful卖命地写出了珊瑚虫QQ4.0.珊瑚虫QQ4.0也是一个里程碑,以前的版本需要耐心地检查QQ的内存,找到IP地址的入口,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Cracker过程.而珊瑚虫4.0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直接截获QQ的网络包,从网络包中获取IP地址.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凡诉诸公堂,无非是利益冲突.于腾讯而言,第三方改版QQ的盛行使得原版QQ的用户越来越少,而各种改版的QQ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去除广告显示IP.虽说QQ客户端广告并不是腾讯的主营项目,但无疑还是损害了腾讯及其广告客户的利益.另一方面,部分改版QQ擅自捆绑其他软件,给不知情的用户带来困扰,这些用户自然也会把账算在腾讯头上.因此拿人气最旺、技术最好的珊瑚虫开刀实在是有理有据.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第三方”热衷于开发改版QQ呢?除开对技术研究的执着,大多还是为一个“利”字.
大家可能会关心珊瑚虫赔了10万赚了多少?虽然他们的具体收入相对保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分析来得到大概数据.珊瑚虫主要是靠捆绑插件来盈利,目前市面上针对比较热门的软件,插件商都会给出比较优厚的条件来使软件作者捆绑他们的插件,多则一个几毛钱,少则一个几分钱.看起来几毛几分的钱很少,但如果量大的话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据说国内某知名软件搞捆绑每月至少能有10万元进账,以珊瑚虫的 量,估计年收入得以百万计.
决战前后,Soff其人
Soff本职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中心教师,业余从事IPQQ开发多年.早在2003年,腾讯就与他有过接触——因为当时的珊瑚虫.后来以Soff写下保证书,保证“关闭本人网站上关于QQ软件该修改版本的 服务,删除与该修改软件版本有关内容,并停止传播,今后保证不再对腾讯QQ软件作出任何修改”而作罢.然而, 形式的QQ显IP思想出现又一次引起了Soff的兴趣.由于珊瑚虫 规避了版权问题,Soff重操旧业,并逐渐成了“温水中的青蛙”.
这次Soff被腾讯找到后人很失落,甚至有放弃网络和珊瑚虫的想法,因此某日他在论坛发了一个题为《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的帖子来表达他的想法,而帖子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技术解决”,暗示困扰自身的官司问题.于是有人便透露了腾讯控告Soff的事情,论坛中的珊瑚虫爱好者自然都是站在Soff一边,甚至有些人说:如果珊瑚虫以后不做了,他们也将不再使用QQ.
10万元的赔付,即便是对珊瑚虫来说也不是小数目.Soff在网上放出转账支付的截图之前,已经做出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无奈决定:金盆洗手.以后的珊瑚虫和Soff不再有关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由于腾讯此次告诉的只是Soff个人,那么只要他不再介入,珊瑚虫QQ就还有喘息之机.
珊瑚虫、飘云团队简介
珊瑚虫的开发团队主要由Soff和Quaful组成,后者主要负责核心技术的编写.Soff在前文已经有过介绍,Quaful是清华大学在读博士,技术出众.珊瑚虫前期采用的是纯真版的IP库,由于纯真版的IP库越来越大,因此在2006年珊瑚虫推出了自己的精简版IP库,体积大大减小,准确度也还不错.珊瑚虫QQ的发展和IPQQ的历史紧密结合,自邹丹发明 方法之后,珊瑚虫就开始紧跟脚步.如前所述,2003年与腾讯的一次碰面导致前期珊瑚虫版本搁浅,中间经历木子时代,珊瑚虫又以新的面貌出现至今.
飘云的开发团队主要由RunJin和疯狂绅士组成,前期是由RunJin独立开发,后期疯狂绅士参与开发,同时还有另一位成员开发 类的.RunJin是在校大学生,汇编能力出色.疯狂绅士是原水木清华黑客版版主,程序编写能力优秀.飘云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是在木子退出之后,使用木子的开发原理进行飘云的开发,并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QQ版本.2004年9月,RunJin在QQ2004奥运特别版的基础上制作了第一个飘云版,不过那个时候不叫飘云版,而是叫做木子继承版.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有30%多的代码都是木子原来的,现在的飘云早没有了半点木子代码的影子.从那时到现在,RunJin一直在坚持,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但毕竟是坚持下来了.
树倒,猢狲散否?
Soff的官司无疑牵动着每一个第三方改版QQ作者的心弦,表面上他们大多是作壁上观,对此事不发表看法,暗地里却是各有算盘,谋划对策.目前改版QQ中真正以技术著称的其实只有两家:珊瑚虫版和飘云版,其他大部分都只是集成珊瑚虫增强包并做少许改动.如果此后珊瑚虫真的不再更新,其他版本QQ的作者可能会转向集成飘云或退出制作显IPQQ.惟一隔岸观火自得其乐的是已然封刀的木子,保持着“坚持自生自灭原则,不以修改他人软件为盈利手段,不向他人软件中插入自己的广告代码,不在安装程序中捆绑任何危害计算机用户的流氓程序及后门”这样的理念,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珊瑚虫有此一劫自然是幸灾乐祸.有消息称木子即将重出江湖,却不知他还会开发显IPQQ吗?
不得不单独提出来说的是同为原创显IPQQ的飘云.从法院的判决依据来看,这件事对于他们不会有太大影响,他们依旧进行着他们的版本维护,并在着手类似于珊瑚虫增强包软件的开发,不过进度比较缓慢.腾讯应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和必要来挨个清理门户,飘云只是业余开发,没有多少的盈利情况.在唯利是图的大环境里能如此坐怀不乱,飘云的这份执着值得钦佩.飘云方面表示,万一他们也被告上法庭,无法继续开发,他们可能会把现有程序开源,给大家分享.一滴墨水滴进大海,总会有人将显IPQQ传承下去.
Tips:第三方改版QQ概况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名称的第三方QQ版本,其去广告显IP的核心都是来自珊瑚虫或飘云,真正的原创只有这两个,以下是其他QQ版本的功能对比表.
√:表示该项目为真
×:表示该项目为假
—:表示该项目未验证
☆:表示该版本使用珊瑚虫增强包
★:表示该版本可选珊瑚虫增强包和飘云显IP补丁
注:本比较中不含论坛自用版本和二次修改版本!
表:QQ流行版本比较
原创作品 使用纯真IP 捆绑插件 界面广告 完整功能 辅助工具
珊瑚虫 √ × √ × √ ×
飘云 √ √ × × √ ×
狂人 ★ √ √ √ √ √
传美 ☆ √ √ √ √ √
阿瑞斯 ☆ √ × × × ×
快乐无极 ☆ — — — √ √
海峰 ☆ × √ √ √ √
威雅 ☆ × × × × ×
雨林木风 ★ — — — √ √
说明:
1.是否使用纯真IP,决定此版本是否能显示网吧,纯真数据库有5MB多,而珊瑚虫数据库不到1MB.一般来说珊瑚虫数据库只能精确到省会城市的区,所以地理位置的选择与你使用的QQ版本无关;
2.几乎所有版本均使用珊瑚虫增强包,显隐身功能无非是珊瑚虫获取IP时所产生的残留数据,并非100%准确.并不是所有的版本都拿此出来宣传,所以能否显示隐身与你使用的QQ版本无关;
3.最忠实于原版的版本还是两个原创,珊瑚虫和飘云,普通用户推荐使用这两个版本.若希望获得更多额外的辅助工具,推荐使用海峰版本.若只想聊天 或对内存占用有需求,建议使用阿瑞斯版本.
回望判决书,抛给腾讯的难题
据说在准备打官司之前,腾讯内部也有争议,这件事是法务部牵头的,市场部和技术部都不是很赞成.而腾讯在胜诉后采取了低调处理的态度,直到近日才由知情人士将该案判决结果公诸于众.这也说明了腾讯打这场官司有些为难,一方面想拉下一个以儆效尤,另一方面堂堂国内网络公司巨擘和一个共享软件作者较劲,实在是不怎么好看的事情.再者说,仔细研读一下判决书,这场官司没有给腾讯留下多少以后可供参考的判决依据.
法院认为:腾讯公司作为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有权限制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此作品,Soff未经许可在其网站设置涉案作品的 服务行为属于侵权;腾讯公司诉称Soff在其网站上设置 程序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证据不足;腾讯公司要求Soff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亦证据不足……
分析判决依据不难看出:只要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QQ就不构成侵权,给QQ做 程序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这是一个让腾讯颇为尴尬的结果,无疑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改版QQ制作者有了名正言顺的法律保障.腾讯此役赢了官司却输了气势.
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就在很多人以为珊瑚虫可能就此谢幕之际,基于V5版增强包的珊瑚虫QQ2007悄然问世.在“珊瑚虫工作室”的 页面上仅提供了其他 网站的 页面链接,较为直接的集成版 链接隐现在论坛的某个角落.某些嗅觉比较灵敏的大型 网站已经撤下所有改版QQ的 页面,以免引火上身.这一趋势要是蔓延开来,对普通用户来说并非好事.我们不希望看到墙倒众人推的局面,也不希望所有的改版QQ转入“地下”运作,我们只希望能有一个可以显示IP的,资源占用低的QQ而已.
孔德菁的个人经历
孔德菁出生在福建云霄的一个普通家庭,初中时候的他是典型的问题学生,上课时调皮,课下还经常泡在游戏厅,不做作业更是家常便饭,以致学习成绩非常差,为了能升入高中,孔德菁还不得不交纳了一笔额外的赞助费,而这不仅令他的父母抬不起头来,也让他自己被同学瞧不起。当时,年少的孔德菁已经开始懂事,并有了自尊心,为了父母不再因为他而受气,孔德菁立志要争口气,要证明他并不比任何人差。
在高中,孔德菁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他与同学陈寿福(soff,珊瑚虫QQ作者)一起拜师学习编程,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还独立为一家超市做了一款管理软件,当时的孔德菁梦想着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创办一家能影响全世界的软件公司。1999年,孔德菁考进了漳州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他选择了一门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希望通过软件编程来证明自己、实现梦想。
然而在大一的计算机课上,老师仅仅是教大家学习打字、练习打字,甚至孔德菁还因打字速度快而被认为是高手。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让孔德菁非常失落,这更加让他沉溺在自己的编程世界当中。
随后,孔德菁将姐姐送他的电脑搬到了学校,开始在宿舍里钻研,这个时候,孔德菁发现了更有意思的新生事物——互联网,在网上他不但寻找到可以请教的老师,更有一大堆令他视野开阔的网站。孔德菁的兴趣开始转向网络,相比于PC软件,他觉得网站更精彩、更灵活、更能吸引人,而且网站更容易传播,也能更好地证明他自己。孔德菁放弃了高中学的C、delphi,开始研究HTML,并且还为自己起了网名丸子——《东京爱情故事》里永尾完治的小名。
很快,孔德菁就在摸索中给自己做了一个网站,也正是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巨大商机——做网站,当时做一个网站要价在600元左右,除去域名、空间成本,能净赚300多元。这个发现让孔德菁非常激动,兴奋不已,他想通过做网站来挣钱、来证明自己,为此孔德菁几乎天天都泡在K666、Yuzibbs等论坛学习技术、寻找订单,并常常为此通宵达旦。到大一学期末,孔德菁还因耽误学习而不得不留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孔德菁的生意,他甚至还在15天内,自学asp并通过asp+access做出了客户需要的动态管理系统。
在学校,孔德菁还喜欢研究各类网站系统,他曾用bbs2000搭建校园论坛,并通过为bbs2000开发插件的方式来推广论坛,其论坛日最高访问量一度高达数万人次。
在大学的四年,孔德菁坚持了四年,他挂过科、留过级,付出了许多努力,当然也收获了不少回报,但孔德菁总爱调侃自己,学校不好,又是挂过科、留过级的人,所以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强,不怕失败,也更敢孤注一掷地去投入。 2003年,孔德菁大学毕业,他来到了厦门,正在找工作时,一位朋友介绍他去了深圳的一家SP公司。半年后,受SP大环境的影响,孔德菁又回到了厦门,此时他已积攒了1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
回到厦门后,因为学历问题,孔德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次遭人轻视,要强的孔德菁不愿再受人白眼,他决心自己干,从熟悉的网站制作开始,他找到两个合伙人,在厦门松柏的一栋居民楼里,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营业务当然还是网站建设,团队有4个人,孔德菁负责技术,他的一个大学同学负责美工,另外两个人负责业务。孔德菁回忆说,这段时期他拥有多家域名注册商的API接口,抢注了一批好域名,收到过很多厦门企业的咨询,也带来了不少建站业务。
然而在当时的厦门,仅湖滨南路就有上百家做网站的公司,一个订单可能会十多家公司拼抢,为了拿下订单,同行之间相互压价,互相拆台的事情时有发生。仅凭一腔热血就加入竞争的孔德菁的团队没有人脉优势,别人能做的,他们能做,他们能做的,别人也能做,大家能拼的只有价格,恶性竞争就此滋生。
尽管孔德菁在业务拓展上加大投入,多招了两名业务人员,甚至有时他还亲自上门跑业务,但微薄的订单收入依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勉强维持了一年后,创业初的激情在看不见前途的迷茫中渐渐熄灭,孔德菁也心疲力尽,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孔德菁回到家中进行反思,为什么一群胸怀抱负、又富有经验的人聚在一起,却没能把事情干好,干漂亮?最终他反思到,在与同行的竞争过程中,所有人的模式、产品与服务大同小异,初出茅庐的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积累,遑论竞争优势,同时,单纯的网站建设已经无利可图,完全没有核心竞争优势。
这段时间孔德菁一边在家调整状态,一边也在网上寻求思想碰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bbs2000的作者Yuzi在聊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后,两人萌生了合作的想法,一起做产品,开发论坛程序。当时,php语言尚未成为主流,discuz、phpwind也还没有免费开源,而用asp编写的bbs3000人气很旺,影响力也很大。孔德菁觉得,与自己单纯的建站业务相比,bbs3000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且比做网站更有竞争力,于是他动身前往泉州,和Yuzi成立工作室,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新公司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他们推出免费开源的bbs3000,然后通过定制开发收费,并对商业用途售卖版权。当时孔德菁住在公司的机房里,早上他需要早起为公司开门,到了晚上他要等所有人都走后才能锁门睡觉,而且这个时候的泉州还很难招到perl-cgi、asp人才,公司人手不足,孔德菁经常都要忙到凌晨,所幸付出总有回报,这个时候公司开始逐渐步入正规。
慢慢地,他们通过定制开发实现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盈利,但是危机却开始在他们团队内部出现。一方面,php语言逐渐取代了asp语言的市场霸主地位,他们的团队仍然固守asp市场,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在团队草创期,相对不正规,股权与回报并不对等,认知与利益问题使得团队之间心生间隙。2004年底合作最终失败,在花掉自己数万元的积蓄后,孔德菁孑然一身,离开泉州。
再度回到家中的孔德菁比上一次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上的问题,选择合伙人不仅很重要,同时不能再做卖软件的事,无论是建网站还是做社区软件,归根结底都没有自己的产品或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标准,更谈不上稳定的商业模式,他认识到,创业应该做一些可以标准化、平台化的事。
在选择新的开始时,他并没有上两次的冲动,而是先选择积累创业资本,为此他开始研究SEO,并以大站带小站的方式,养了一批高流量的站群,其网站投放的Google Adsense、弹窗、CPS等广告日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但孔德菁仍然未寻找到自己的答案。 2005年4月,孔德菁受邀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站长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遇到了中国知名的域名投资人、时任万网副总裁的姚劲波。当时,已经开始抢注、投资域名的孔德菁,向姚劲波聊起了他的经历及现在的迷惘,姚劲波则点拨他从域名开始创业,并建议他以域名抢注作为切入点,从域名注册商开始,由小做大。
孔德菁听从了姚劲波的建议,决心做自己感兴趣的域名事业,他舍弃日收入过万的站群,投入自己所有的资金,组建了一个有财务、有行政的5人创业团队,准备做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平台。
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易名中国在2005年8月上线,并获得了CNNIC的域名注册商资格。在开发易名中国的过程中,孔德菁为了研究域名抢注程序,经常是每天的凌晨4点30分(当时cn域名是4点30分才掉的)之前,就开始非常紧张的盯着电脑、盯着日志,然后针对某条线路、每台服务器、每个要抢注的域名做分析,观察域名的掉落顺序,然后研究规则,并进行策略调整,巨大的工作量使得他身心俱疲,但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抢注域名的成功率能达到80%以上。在易名中国早期的创业阶段,团队常常加班到深夜,饿了的时候,大家会一起到楼下去吃夜宵,但因为拿出了所有的钱去创业,所以孔德菁必须要精打细算,在当时看来很奢侈的水煮鱼片、椒盐虾,他们也只能点上半斤,打打牙祭。
创业的日子非常辛苦,但孔德菁却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兴奋,而且他的努力付出也很快就收到了回报。当时因为天天都在研究CN域名的注册接口、设计CN域名的抢注算法,孔德菁他们发现了CNNIC系统存在的不少漏洞,并及时通知了对方,而这也让易名中国获得了CNNIC的赞誉与肯定。在2005年上线之前,易名中国就获得CNNIC顶级域名注册机构认证,在当年底,易名中国还成为CNNIC唯一推荐的域名交易平台,2006年易名中国更是连续多次荣获CNNIC明星注册机构的称号,而此时的易名仍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他们没有资金投广告、没有资源做宣传,一切都是靠用户的口碑传播。
终于2006年年底,还是小公司的易名中国却迎来了一次大机遇——微软主动找上门来寻求业务合作。当时,微软希望能与易名中国展开custom domain live合作,即由易名免费帮微软部署邮局产品,而微软则会在MSN的网站和工具上,免费投放易名的广告。
面对这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易名团队内部出现了分歧,有管理层不看好这次合作,他们认为公司小、人手少,如果再免费帮微软部署邮局产品,会顾此失彼。但孔德菁却坚持要抓住机会,他认为从公司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次机会不容错失,易名中国必须要借助微软来提升公司品牌,否则公司只能是小打小闹。最终,双方谁也未能说服对方,但在孔德菁的强烈坚持下,易名中国答应了与微软的战略合作。
2007年微软开始投放易名的广告,而此时微软邮局产品的软效果也开始呈现。据孔德菁回忆,给微软做邮局产品,帮易名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用户,而且当时用户质量很高,带过来直接注册域名的也很多。恰巧2007年3月份,CNNIC推出CN域名1元体验活动,受之影响,国内多家域名注册商接口出现堵塞,而易名中国自己开发的架构却很稳定,不仅没有出现过接口堵塞、出错的情况,而且批量查询上万个域名也不会延迟。于是,大量的域名投资者、注册者、经纪人开始入驻易名,到2007年底,易名中国成为国内第一大CN域名注册机构。
然而,易名中国爆发性的成长,并没能弥盖创业团队的分歧。当时,易名只专注做cn域名,1元钱1个的CN域名,不仅不赚钱,还会因发票、运营等成本而赔钱,而且是注册的量越多,赔的钱也越多。其他创业伙伴很不认同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买卖,甚至直言公司将完蛋,但孔德菁认为,对易名中国而言,用户比赚钱更重要,这些成本都是为了易名中国从注册商转变为域名交易平台的投入。到2008年,因发展理念的日趋分歧,创业团队中有人开始离职创业,到2009年,CN域名1元体验活动结束,网络环境也日趋收紧,监管部门频出政策,在年底CNNIC甚至还禁止了个人注册CN域名。站长们风声鹤唳,纷纷转行,受之影响,易名中国托管的域名数量从300多万跌至100多万,公司业绩直接跌入谷底。
这时的孔德菁面临巨大的压力,常常整夜无法入眠,一方面,易名托管的上百万个域名所形成的运营、维护压力,使孔德菁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创业团队成员的离职,让孔德菁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怀疑易名中国的前途。在团队离析与业务面临分崩的重压下,内外煎熬着的孔德菁,甚至想过将这个注入了他心血与梦想的易名中国出售。
在此后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孔德菁一直在焦虑、纠结的煎熬中思考,未来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他必须要明确方向,并为易名找到新的突破口。孔德菁在床头放上纸和笔,经常是半夜睡不着觉时胡思乱想,一旦脑子里有了任何新的想法,他都会立马爬起来将想法写到纸上,以免忘记;孔德菁还常常会在晚上跑到海边,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反思自己、梳理自己,并尝试在反思中寻找新的思路,甚至有时他还会不分昼夜地打电话给朋友,探讨突然萌发出的新想法是否可行。正是在这个不断自己思考、自己推翻的过程中,孔德菁的思路慢慢清晰,他的脑中也慢慢形成未来公司框架的模型。在这段时间,为了减少CN域名及监管政策的影响,孔德菁观察域名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并推动易名中国从域名注册平台向中介交易平台的转移,在此期间,易名作为平台,中介交易了cntv、189、10010等众多有影响力的域名,树立了其在域名中介交易市场的良好口碑。2010年底,孔德菁确定了易名的定位与未来发展规划,他决定走精品路线,并准备将易名中国拆分成域名资讯、中介、管理的3大业务平台。
回忆起这段经历,孔德菁不无感慨地说,草根创业者在公司的发展、转型中,当他们的成长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时,他们常常会出现管理短板,而管理经验及管理模式上的不足,也是众多草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2011年6月,ICANN通过了新顶级域名计划。正忙着分拆业务的孔德菁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易名翻身的机会,他联系易名中国多年积累的大牌客户,与对方探讨新顶级域名的未来及应用,并最终获得了百度、新浪、360等多家公司新顶级域名的申请、运营的全权委托。
孔德菁说,到目前为止易名中国是最安全的域名注册商之一,从未没有出现过丢失域名的情况,安全是易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众多企业愿意将域名托管在易名原因之一,未来易名中国还将借新顶级域名的机会,实现业务转型。
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ICANN将对外公布新顶级域名申请的初步审查结果,而易名中国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据孔德菁介绍,多个新顶级域名将会在易名中国开放注册,届时易名中国的域名数量或许会突破千万级别,而他和他的易名中国也都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孔德菁说,他很认可李想(泡泡网、汽车之家创始人)跟他说过的,别人是永远也不会了解我们自己做的事业的真正价值的。而事实上,孔德菁一直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所做的事业的价值,对他来讲,证明自己,已不能用简单的所谓的身价来衡量了。
从2005年创办易名中国,到2012年易名七周年,孔德菁正如他所坚持与追求的那样,做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平台,而直到今天,易名中国也依然只专注于做域名。
或许因为专注而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也正是孔德菁的专注,使他的易名中国成为了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域名中介交易平台。截至到目前,微软、谷歌、腾讯、新浪、百度、盛大、金山、奇虎360、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步步高、CCTV等国内众多极具影响力的公司都是易名中国的客户,而一家只有域名这一单一产品的公司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谁能说这与孔德菁的坚持与专注无关?
从最初想靠编程来证明自己的少年,到两度创业失败的草根站长,再到国内最大域名中介交易平台的掌门人,孔德菁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十年磨一剑,如今利剑出鞘,但他却从未有半分懈怠。在孔德菁的QQ签名上,他写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战斗!哪怕战死沙场!所以直到今天,孔德菁仍会在域名中介的第一线,也时常在微博中扮演客服角色,七年的时间让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不变的依旧是那份对域名的热爱与专注。
在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孔德菁感慨最多的还是人才问题,他屡屡提及易名的团队,谈团队在最困难时候的团结与信任,谈他带领团队走向幸福之路的责任感,他说,易名相信每个员工的价值,所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不曾放弃过任何一名员工,易名能有今天,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他们团结、努力、专业,他们是易名最大的财富,也是我做好易名中国的最大动力。
2012年7月,EName七周年暨乔迁庆典,孔德菁请来域名行业及圈内一班好友,当然也包括当年曾点拨他的姚劲波。在庆典活动上,孔德菁说,易名中国从2005年到如今,7年发展时间,4次搬家,从仅有5个人在60平方米小办室开始创业,到如今1500平方米明亮宽敞办公楼层,易名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未来易名仍会继续努力,成为域名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域名管理、域名交易中介及域名行业的门户新闻资讯平台。
2013年11月,孔德菁拿出了约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云朵科技” ,并于2014年6月推出“云朵智能定位鞋”。
我想问下我 系统的时候下面有个免责条款,说请在24小时自行删除销毁,安装后不删除销毁会怎么样呢?
国内相关部门规定,24小时内删除属于学习交流,国家鼓励,超过24小时属于盗版侵权,会抓捕制作者。曾经的珊瑚虫QQ作者陈寿福被抓判刑7年,番茄花园的作者被判了3年。
它这么说的意思是,我这是学习交流的,没侵权,到时候不删除是使用者的素质不高,与我无关,别抓我啊。
想问下关于珊瑚QQ和腾讯QQ的问题
2008年,珊瑚虫QQ案——当时IT界影响最大的著作权侵权案备受关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第三方QQ最早出现的背景是,腾讯在疯狂扩张时,被众多网友抱怨 QQ体积臃肿,广告多、插件多,种种设置让用户不满。于是,众多的第三方 QQ出现了,它们体积小、无广告甚至还拥有显示好友IP等众多功能,当时除了最受欢迎的珊瑚虫外,还有飘云、狂人、传美、雨木林风等等,但如此多的第三方 QQ,带走了腾讯的大量用户,也严重损害了腾讯的广告利益。
于是,2006年8月,腾讯将珊瑚虫QQ告上法庭。这场轰轰烈烈的官司让腾讯蒙上了诸多质疑。但珊瑚虫的倒下,也让整个第三方QQ制作阵营风云突变。飘云、FreePlus版QQ作者相继发布申明退出QQ制作。而腾讯也向各大 站发出申明,要求撤下各种修改版QQ。
“这是过河拆桥的行为!”珊瑚虫软件制作者陈寿福的支持者们纷纷在网上指责腾讯“不厚道”,还设立了名为“帮助寿福”的网站来声援,号召大家找 出陈寿福无罪的证据。“腾讯之前是利用珊瑚虫QQ占领市场,在完成市场占有目标后,则开始采用包括诉讼在内的方式试图将珊瑚虫QQ逐出市场,以达到最终市 场占有的商业目的!”
无论如何,各种论调最终都以腾讯的胜利收场。腾讯用最有力的打击,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逼迫着侵权的第三方版本全面退出市场。
近日,腾讯公司启用二级域名tuan.qq.com作为团购服务域名,迅速跟进了日渐升温的“团购”业务,令近几个月大批出现的团购网站创业者“心神不宁”,腾讯公司因此成为了信息技术业界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世界》用极具爆炸性的标题和封面进行了关于腾讯公司的专题报道,该报道对腾讯公司屡屡“跟踪、模仿、后来居上”,而后对处于开拓者地位的公司“无情碾轧”的行为大加挞伐。
这样一家市值超过2500亿港元,用户过亿,产业布局极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可谓业界翘楚,却被愤怒的同行认定为“只懂模仿,不知创新”。腾讯公司这只“企鹅”又是怎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其已攻之城、已掠之地的呢?
1771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公开或已授权
记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专利检索,专利权人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共有1744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件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人为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有27件发明专利。腾讯公司共有1771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或公开,与此形成对比,就已公开或授权的发明专利申请而言,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143件、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有35件、北京搜狐新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4件、新浪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有2件。
在查询结果列表的第1页,就有一件正在公开的专利申请“网络通信游戏中防止玩家作弊的装置及方法”,申请日为2006年9月4日,公开(公告)日为2008年3月12日。这件专利申请有关“QQ游戏”产品,摘要中提到,“本发明……可以避免某些玩家在一张桌子上进行作弊, 也可以避免通过旁观信息来作弊欺骗另外玩家。”而另外一家主营网络休闲游戏的企业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众公司)在此方面则无专利可寻。众所周知,联众公司是网络棋牌游戏的先行者,后来他们的“联众游戏大厅”被“QQ游戏”所超越,公司几乎一蹶不振。而这个案例,也是腾讯公司后来居上、无情超车的样本。
与此相仿的还有“一种个人主页实现方法及系统(200610165899.8)”、“一种电子商务交易方法及系统(200710123665.1)”、“一种 网络资源的方法、系统及设备(200710077260.9)”等正在公开的专利申请,它们代表了QQ空间、财付通、QQ旋风等腾讯公司的产品。几乎每个腾讯公司所拥有的公开或授权专利申请,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被模仿、被追赶、甚至已被挤至边缘的同行的影子——门户网站个人博客、支付宝、迅雷与快车……无论市场地位看起来如何,当腾讯公司出手时,每个竞争对手都为之紧张。
腾讯公司步步为营的策略极为稳健,很少失误。尽管拥有惊人的财力,但腾讯公司从未按照“国际惯例”,收购率先开发出创新产品的中小型公司,而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对手身后,观察市场反应,待时机成熟时,推出自己制作的更为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尽管腾讯从未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它却是餐桌上的饭菜最丰盛的人,也最懂得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锅里的菜不被别人端走。
千余商标注册力保QQ品牌
不只是专利,腾讯公司同样注重商标的保护。记者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进行商标查询得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各个商标分类中共注册了1269个商标,其中与“QQ”有关的达到83个,为单类产品中申请注册商标数最多。
对于“QQ”商标,腾讯公司注册了几乎全部类别,除计算机相关之外,还包括医疗器械和仪器、奶瓶、假肢、缝合材料、婚介所、食品等各种类别。与“QQ”有关联的字母和图形,如“MQQ”、“BQQ”、“Q-GEN”、“IQQ”等也被腾讯公司注册为商标。可见腾讯公司对其核心品牌“QQ”的“关爱”程度。
此外,与“腾讯”音同形似的“腾迅”、与“腾讯QQ”构成联想的“Tencent Messenger”等商标也均被腾讯公司注册。更有一些短期内看不到发展前景的产品名称,也早已被腾讯公司悄悄注册为商标。看来,对于腾讯公司这样“树大招风”的企业来讲,对其商标进行保护,防止其品牌形象被意外事件破坏,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同质化竞争 纠纷难以避免
2005年11月,腾讯公司与奇瑞汽车公司就“QQ”的使用权有过一场争端。“QQ”是腾讯公司的核心产品,同时也成为奇瑞汽车公司推出的一款颇受欢迎的微型轿车的名称,腾讯公司就奇瑞申请“QQ”商标一事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异议。此事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双方都没有明确宣布结果,亦未对簿公堂。
另一件官司距现在并不遥远,也有更大的参考价值。2009年11月,腾讯公司与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搜狗公司),由于输入法产品之间存在“互相拆台”的行为,而在不同法院互诉“不正当竞争”。搜狗公司诉称腾讯在推广其产品“QQ拼音输入法”时,恶意诱导用户删除“搜狗拼音输入法”;腾讯公司则诉称“搜狗拼音输入法”在后台干扰“QQ拼音输入法”的正常运行,并诱导用户删除已安装的“QQ拼音输入法”。2010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做出判决,两案的被告都需赔偿给两案的原告24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显得滑稽,也折射出了中国互联网业创新者无法确立优势、跟进者力图“把水搅浑”的乱象。过度同质竞争与创新能力的停滞不前互为因果,也带来了不少“真假开心网”、“360金山大打出手”式的案例。
腾讯公司拥有遥遥领先的知识产权数量,但在业界同行看来,其创新能力却颇为可疑。腾讯公司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认为:“只有把一个产品运营得成功,才算是真正的创新成功。”腾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也认为,重视用户需求是腾讯公司的成功关键。或许,正是“防止作弊”、“一键偷菜”、“客户端捆绑邮箱”等等以庞大QQ用户为依托的贴心“小创新”,成就了腾讯公司的千余专利,也成就了它的2500亿市值
- 随机文章
标签 想问下关于珊瑚qq和腾讯qq的问题_珊瑚虫创始人quaful